图片
这几天,广州芳村金融茶之一的泛茶暴雷了,几十万所谓的投资者一夜返贫,哭爹喊娘。坊间传言,当时搭台唱戏的组局者原本想注册的是“梵茶”商标,结果由于某些原因,审核没有通过,只能是“泛茶”了。我在想,当时如果大佬们注册的商标是“梵茶”,这个雷会不会捂得更好一些,最起码有了一层佛法加持。玩笑归玩笑,泛茶的运作模式其实是简单而直接的,我看到的都是阳谋,打的都是明牌。资本坐庄运作,代理人前台演绎,商品华丽包装,豪华宣传造势,利用人性的固有弱点,充分调动起人的贪欲、冒险和侥幸心,撒饵引诱,培育壮大,起网走人。说句心里话,进入泛茶运作局的人,没有一个泛泛之辈。我个人认为,能拿出来几十万、几百万、上千万的人,绝大多数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基本认知,他们入局的原因无非是想在这个游戏中冒险、博取超高收益而已,总想着后面有人进来接盘,自己会及时退出落袋为安。没想到,击鼓传花传到自己手里,游戏戛然而止。这就开始了围攻、闹剧、以受害者的姿态出来揭露组局者的阴谋。图片
图片
今天我主要是借助泛茶暴雷这个事,说说一些名家壶的运作模式,让真正喜欢紫砂壶的高、中资产人群不再上当入局;让更多的以收藏投资紫砂壶,升值获利为目的的人迷途知返,及时止损。名家紫砂壶的资本运作模式比泛茶的运作模式高明多了,玩的就是一个哑巴吃黄连,叫你有苦说不出。模式一:业内实力派或者工艺美术大师拿几把壶送去拍卖会,自己找人一把壶均价20万拍回来,这下各种记录都有了,价格体系建立起来了。下面的经销商几万、十几万是不是就好卖多了,销量是不是就上去了。过一段时间,再拍一次,自己再均价30万一把买回来,价格又提高了,以前拿货的人是不是都升值获利了。这个时候,以前拿货的人不但不会便宜卖,而且还得带着新入局的人一起买。玩个几次,收割够了,就隐匿享受去了。最后只能是经济下行,大环境不好背下了所谓高端紫砂壶投资升值失败的锅。模式二:大师和资本联合收割。大师拿几把壶送去拍卖会,资本坐庄操盘。刚开始送拍,量不能大,毕竟资本要坐庄回收,量大了显得不稀有了,庄家资金占有量也增大了。中拍人上个月3万拍的,庄家这个月安排人5万回收,中拍人上周5万拍的,庄家这周安排人8万回收。盘子转起来后,就安排人分批加大送拍数量,以前赚到钱的和跟风要赚钱的,会蜂拥而至。这种模式伤害性较大,等到你感觉到出问题,已经深陷其中,不可自拔了。模式三:这种做局更加阴毒,大师和拍卖公司联合做局。大师安排人高价购买自己的作品,同时给拍卖公司送去更多自己的代工壶,中拍人拿到壶,去行内兜兜转转,没人接手,最后被鉴定为仿品。有人说这是涉嫌诈骗了,事实上是这么认为的人还是不明白紫砂行业的暗黑模式,也不太懂得拍卖法。在这种模式中,拍卖公司就是送拍人的挡箭牌。我记得拍卖法有条款规定,拍品的真假是中拍人负责的,拍卖公司是不承担连带责任的。在我平时的鉴定交流中,人们总是善良的认为,他的藏品是拍卖公司拍来的,肯定没问题。当送拍人和拍卖公司都是心知肚明的设局,法律可能就是他们的护身符了。图片
图片
说到这里,有人会有疑问,各种金融茶的暴雷这些年一直在呈现,昌世茶、安化黑茶、时下的泛茶等等,紫砂壶的暴雷怎么没太听说过。本质上的原因是高端紫砂壶的盘子规模都不大,而且比较分散。几百万、上千万就可以组局一个盘面,而且各个盘面以及相关人员之间没有紧密联系,没有造成舆论集中关注。没有曝光在大众视野之下,不代表发生过的事情不存在了。试问朋友们身边那些花大几万、一二十万买的名家壶,除了极个别几个人的作品,还在保值或者缓慢增值,90%以上的这些高价名家壶现在打个对折都没人接手,大多成为了沉没成本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人终于明白了怎么回事,可是只能终日苦闷,欲哭无泪。盘面过于分散,加上组局者的各种免责、规避、防御设计,想一起去讨要个说法,甚至找不到特定对象。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和一些名家壶的资本运作比起来,泛茶的收割模式太过直接的原因。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专业实盘配资平台_正规配资专业门户_在线配资平台股票观点